《地球只有一个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5-08-31 00:35:09
《地球只有一个》教学设计

《地球只有一个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教职工,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,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,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地球只有一个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地球只有一个》教学设计1

教学要求

1.通过学习课文,使学生认识地球,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,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。

2.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,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。

3.学会本课生字、生词,会用“渺小”、“贡献”造句。

4.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5.学完课文,谈体会,学写读后感。

教学重点

按一定的顺序写: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,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。

教学难点

1.通过学习课文,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。

2.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。

教学时间

2课时。

学程导引

第一课时

一、课前谈话

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,每年的4月 22日是世界地球日。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?你了解多少?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?

二、教师范读课文

思考: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,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?(学生可简单回答。)

地球是渺小的。

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。

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、森林资源、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。

三、学生自读课文,自学生字、新词

1.读课文,认读10个生字,要读准字音。

2.理解不明白的词语。

四、检查自学效果

1.读生词:

遨游璀璨(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。)

裹着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滥用 威胁目睹

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,还要会写。

2.指出难写的字:

裹滥 胁(注意让学生练习、当堂记忆。)

3.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。

五、学生再读课文

1.标出自然段序号。

2.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。

3.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。

第一段:(1~4自然段)

第二段:(5~9自然段)

4.根据分段情况,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?又讲了什么?(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?)

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,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,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,我们要保护地球。)

5.质疑,提出不懂的问题。

六、布置作业

1.抄写生字、生词。

2.练习朗读课文。

3.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通读全文,从整体入手

1.课文共分几段,为什么这么分?

2.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。

(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,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,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。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,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。)

二、学习课文第一段

1.自己读1~2自然段。

思考: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。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。

地球是渺小的: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,表面积是5.1亿平方公里。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/5。

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。

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。不要认为地球很大,地球并不大,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。

2.练习朗读,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。

3.默读课文3~4自然段。

(1)思考:地球有什么特点?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?

(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、圈画出重点句、关键词语,然后谈自己的理解。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。)

(2)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:

地球的特点: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。包括矿物资源、水资源、森林资源、生物资源、大气资源等。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。

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:

a.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,资源会越来越少。

b.重点理解这两句话,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。投影。

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,森林资源,生物…资源,大气资源,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,长期给人类做贡献。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,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,不但使它不能再生,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,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。

(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,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、破坏自然,会带来灾难。如果这样继续下去,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。)

第三课时

练习课

一、仿照例子写句字。

1、我们要精心的保护地球,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。

反对……反对……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、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,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。

地球上的矿物虽然---------------------,但是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。

二、选词填空

壮观 壮丽 壮丽

1、江面上,波澜 ( )。

2、祖国山河十分( )。

3、地球,这位人类的母亲,是那样的美丽( ),和蔼可亲。

毁坏 毁灭

1、恐龙遭到了( )性的灾难。

2、人们随意( )自然资源,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。

三、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。

1、地球上的自然资源( )上帝的恩赐,( )经过几百年,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。

2、( )不加节制的开采,地球上的资源( )会越来越少。

3、在 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( )实现了,( )是遥远的事情。

四、剩余的时间,自由做练习。

五、作业。

协议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。题目自拟。资料提供者:

《地球只有一个》教学设计2 ……此处隐藏22453个字……类不加节制地开采,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。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?

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、森林资源、生物资源、大气资源,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,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。但是,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,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,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,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,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。

(1)诵读课文语段,想一想,去掉“本来”一词行吗?(“本来”就是“原先、先前”的意思,它准确地表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,强调了“水资源、森林资源、生物资源、大气资源”原先的可再生性,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,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、严谨性。)

(2)结合生活实例,说说人们是怎样“随意毁坏”水资源、森林资源、生物资源、大气资源的?(生活废水、工业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;乱砍滥伐树木;任意捕杀野生动物;生态环境被破坏,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;工业废气、烟尘随意排放,形成酸雨;臭氧层被破坏等。)

(3)联系实际说说人们是怎样“滥用化学品”的?(农业生产过度使用各种农药;人类食品、动物饲料过度使用添加剂、防腐剂。)

(4)举例说说什么是“生态灾害”?(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态灾难:南方雪灾、汶川地震、青海玉树地震、西南旱灾、甘肃舟曲泥石流、长江洪灾、森林火灾等。)

(5)指导朗读课文语段,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气愤、伤心、可惜等心情。
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类摧残地球母亲的画面,激发学生对人类这种“暴行”的憎恨,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,播种环保意识。

3.理解“无法移居”,感悟“只有一个地球”。

师: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,许多资源又不可再生,必将枯竭,生态灾难频繁发生,那么人类可以移居到其他星球吗?

科学家已经证明,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,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。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。

(1)聚焦数字“40万亿千米”,体悟内涵。(“40万亿千米”是个很抽象的概念,非常遥远。太阳离地球够远吧,坐飞机得二十几年,不过它距地球只不过1.5亿公里。40万亿是1.5亿的差不多30倍,算算,坐飞机得600年哪!谁去?即使能去,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得了呢?)

(2)聚焦“至少”一词,体悟内涵。(“至少”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,“40万亿千米”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,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,同时,“至少”是就“最少”,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,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了: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。)

(3)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?有什么好处?(引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,还用数字来表明范围之大,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;这样引用资料来说明既容易理解,又让人信服。)

(4)自由读课文第5、6、7三个自然段。

【设计意图】适时补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来说明地球离别的星球更遥远,以及月球和火星不能居住的原因,以此说明目前人类暂时无法移居的事实。

(三)紧扣“感叹”,增强“精心保护意识”

师: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?

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,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。

(1)地球的“可爱”在哪里?“容易破碎”又表现在哪里?(地球的“可爱”,可从“遥望地球”所见到的景象,以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及无私奉献自然资源等方面思考;容易“破碎”,可从“不加节制”地开采矿物资源,“随意毁坏”“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”而使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等方面去思考。“同时”,旨在强调地球的两重性:它既有可爱的一面,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,提醒人们,如果“不加节制”“随意毁坏”资源,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“破碎”。)

(2)宇航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?(说地球“可爱”,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,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;说地球“容易破碎”就是说很容易遭受破坏,比如资源枯竭、生态灾害等。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,同时更担忧地球面临的种种遭遇。)

(3)请看一组数据:地球母亲脆弱的身躯每天还承受了哪些灾难?

每天,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,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。

每天,地球上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。

每天,地球上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。

每天,地球上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。

每天,地球上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。

…………

师:想象一下,地球母亲是一副怎样的模样?(面容憔悴,衣服破碎褴褛;满脸愁容,伤痕累累。)

师:拓展阅读薛卫民的诗歌《地球万岁》片段。

地球万岁(节选)

地球的孩子,你们在做什么

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,

它从来不懂自私和吝啬,

总是倾其所有。

可是人类,

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

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,

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,

用刀枪去撕裂土地,

让马蹄去践踏丰收,

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,

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……

还有:

无休止地砍伐森林,

绿叶为之颤抖;

把动物拎上肉案,

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;

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,

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;

还有、还有、还有……

师:受伤的母亲,美丽的容颜不再!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母亲呢?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,然后放飞想象:此时此刻,你想对地球、对人类或对自己说点儿什么?

师:听了大家的心声,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坚强决心。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呼声和心愿表达出来──

师:(引)因为只有一个地球,为了人类的生存──

生:(接)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,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。

师:(引)为了美好的家园──

生:(接)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,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。

师:(引)为了幸福的明天──

生:(接)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,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。

【设计意图】适时补充地球母亲每天承受的痛苦,使学生心灵上受到震撼,加深对课文的感悟,引起学生的共鸣,启迪学生精心保护地球吧!

(四)学用结合,引领学生投身实践

1.回顾全文,梳理课文的行文脉络。

2.聚焦重点,归纳课文的说明方法。

3.学用结合,参加环保实践活动。

师:老师建议大家在课后自主开展“六个一”环保活动:发一则环保信息;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;提一个环保金点子;参加一次社区环保活动;写一篇环保调查报告;编一份环保小报。

【设计意图】布置实践性作业,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,既有利于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,又培养学生积极、健康的情感,促进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的统一。

《《地球只有一个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